Culture Shock
本篇創作與一年前,彼時剛到美國求學,一天十個culture shock(此處有誇張)
My language partner reminded me that things would not turn out like what I want, so making it to school would be the real goal here.
I guess that would be the perfect conclusion of my first 48 hour arriving in the US of A.
Intro
北京时间8.20日下午五点,我搭上了国泰航空的飞机,离开了上海;美东时间8.21日下午六点,我抵达弗吉尼亚,和一整车我想拉黑的人一起抵达了酒店。
和language partner吐槽的时候,他对我说很可能我会发现事情和我想的不一样,但是只要到学校就是顺利。然后他继续画漫画去了,我还沉浸在弗吉尼亚的美好景色中……
很快我就笑不出来了。
食物
彼时是晚上七点,经历了24h转机两次的行程后,我的双臂酸痛,期间因为只睡了4h非常累。人在疲惫的时候大概就会特别想吃东西,所以我出门了。群里有人开心的分享门口的烧烤店很好吃,看了照片里的土豆、肉类、调味酱的混合体,我决定找点酸奶和水果吃。
当然这不是我第一次发现美国餐厅的食物难吃且昂贵,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就已经彻底放弃了。
也不是没有好吃的餐厅,对此我十分熟悉,因为上海其实也是便宜很难买到好吃的。只是美国显然并不只是单纯的“预算不高吃不到好吃的”,而是大家喜欢的东西我都不喜欢。
就算我特别愿意花钱,我也找不到,只能自己做。我被录取的这所学校写的文书是这件事,现在我不得不真正长期直面它。
但是,在纽约jfk机场还是找不到的时候,我真的有点震惊。这可是宇宙中心纽约的机场啊……
我没有非常被shock到,因为不是第一次,但食物现在真的只是大大小小的shock里非常trivial的那个,只是我永远不知道会看到多少垃圾食品,所以还是偶尔会对此震惊。
室温
室温似乎不是那么明显的东西,但其实真的影响很大。人的一日体温早晚最低,中午最高,这也帮助生物钟掌握节律,让身体进行一些人能控制之外的活动,所以也还是挺重要的。
美国室温大概是有空调就开70华氏度(约21摄氏度),一个真的没有办法穿着短裤短袖也能无压力的感受的温度。
最近我常穿一件藏青色长袖长袍,因为它的厚度和长度都是最完美的。只是这件衣服似乎过于精致了,总能让我感觉和身边的美国人格格不入。
我很早就知道这件事,但我真的不明白。
他们为什么会…在这样的温度下生活。
服装
我不觉得我是一个特别讲究服装的人,但是最近确实感到自己并没有资格这么说。也许美国人也不是完全没有搭配(很多女性都画着很棒的妆,应该不至于在衣服上完全不花心思),只是品味真的堪忧…… 大概就是ins网红穿什么风格她们穿什么风格,这还是村里比较时髦的。
家里做纺织行业,其实对衣服并没有什么神秘感,可以说在国内我是朋友中最不讲究的那个…… 不讲究到,我带到美国的衣服,上衣数量和下装严重不对称,所以最近只能天天穿裙子。也不知道能不能买到合理的裤子,买不到就加入本地人的品味吧……
人口构成
上面提到身边的美国人,其实也可以说是,身边的,基督教异性恋顺性别白人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孩子们。
弗吉尼亚作为“美国的摇篮”,白人人口占比50%以上。我怎么知道他们是基督徒的呢?正常人真的不会给孩子起名Sebastian吧。
现在我吐槽基督教都不敢用英文,实在是担心被打。
Small talk, Small talk, Small talk
这玩意实在是太常见了,几乎所有人仿佛没有small talk就没法交流一样。哦不对,事实上本来我们也没什么可交流的,只是为什么必须说话呢……
我从没有真正理解这个东西,但就在我试图勉强消化这个事实的时候,target门口负责擦推车把手的某个胖胖的白人男性还是让我震惊了。他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擦推车,而是对所有经过的人说,How are you doing tonight? 不是一字一句的说,而是连读成How’r’you doin t’nigh? 音调是很夸张的结尾上扬,如果不是说那么多遍我确实会觉得他很energetic。我不知道这是本地口音,还是他因为重复说了这么多遍以后,变成了浆糊的口头禅。但他真的也会对顾客的、不是“great”, “good”这样的回答以外的回答回应。
我很佩服他,我想我如果不是被迫,真的也做不了这样同时让人麻木还得随时社交的工作。
周末商店不开门
尤其是周日,大概这些owners都爱耶稣多于钱吧。
城市规划
我呢,没有什么expertise可以指导城市规划。我只知道今天我和室友从一个商场去另一个商场之间走路的1 mile堪称噩梦。这是我第一次在美国发出哀嚎——是真的在哀嚎,室友直接亲切呼唤妈妈的那种,之前的嚎叫都能面不改色的在心里完成。
这段路真的非常危险,中间充满了和车辆亲密并行和穿越没有人行道的高速公路出口,基本就是走在高速公路上的感觉,唯一的区别可能是有红绿灯。感觉我室友当时大脑已经接近宕机,我算是使出了多年在中国穿越马路的经验… 通过判断远处的红绿灯来确定什么时候走。
谜一样的物价和物品
我只是想要衣架而已,为什么要给我整绒布的??不要绒布就质量极差,便宜倒是真便宜,就是质量也差不多就是国内一元店水平……
其他谜一样贵的东西我就不吐槽了……
教会了室友乘以2而不是乘以7来判断价格水平,但是好像依然由于缺乏经验,十分艰难……
Default… white?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但我确实也感受到了药妆店cvs的default顾客设定,也就是占多数的白人女性。这点没那么明显,但恐怕确实只有白人的发质会需要那种十分温和的、“保护”头发curls的洗发水和沐浴露,控油的和正常的就非常难找。
也不知道是地域特征还是品牌就是如此,总之很不爽。
摩托罗拉??
因为各种原因,我需要新的手机。目前选好了Google的pixel 5,按照at&t店员的指引兴高采烈的到附近target去买,结果完全没找到。售货员姐姐非常nice的建议说我可以买一部他们有的,然后就不需要等了(因为我确实亟需手机)。我说好,然后看了一眼存货,两眼一黑。
老年机我可以理解,摩托罗拉是什么情况…… 其他就是比较低端线一点的三星和完全不认识的手机。
美国人的脊椎还好吗?
去home good买枕头,大部分枕头都是聚酯纤维填充大概是为了方便清洁,但是这个蓬松度,感觉完全起不了支撑作用。到了target我发现home good的起码因为是品牌商品(ck 啊Tommy啊这些)质量过得去,target的自营枕头,四刀一个,锤下去根本弹不起来。
看到同校另外一位新生的家长可能是觉得价格合适毫不犹豫的拎到购物车里,我陷入了迷茫。
好消息:宿舍有空调;坏消息,窗钉死了
应该是因为上一任住在这个宿舍的人的健康原因,我们宿舍有空调。但是空调的位置直接霸占了三分之一的窗,所以我们宿舍的窗是钉死的?!
虽然也有好处,比如不会有虫从损坏的纱窗进入,但是… 就真的很难习惯吧。
Lyft打到同一个司机
这就是在村里生活的感觉吗,爱了。
司机大概也是一个introvert,上车的时候说hey I picked you up yesterday 然后我回good to see you again 就很快结束了聊天。
LOL
Welcome Back
这个slogan出现在了教堂门口的横幅上,快餐店chick fila的广告上,银行的广告上,学校某个大门和所有寝室门口,各种商店促销的旁边。
不知道的以为上大学真的非常快乐来着。
我觉得我的口语在退化
词汇量非常贫瘠,是真的非常贫瘠。只需要知道以下的terms
great/not bad
really really +adj.
how are you doing
I was like…
你就能假装你是个美国人
(一年後的補充)
Your English is Good
說實話現在也沒有當時那麼深刻的印象了,但是這位在BoA工作的十分delightful的中年白人女性還是讓我記憶猶新,可能是因為她是第一個(但絕對不是最後一個)誇我英語好的人吧。
不,我真的沒有誇自己的意思,因為我學了15年了……真沒什麼好特別驕傲的。
當時是和室友一起見她,我們需要開戶,流程基本走過了以後(也就是說她已經知道我是大一的中國留學生之後),她的原話大概是這樣的
Oh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And it’s so good to have both of you here. You know, sometimes some students English is not good enough, so you guys can explain to each other.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不是她說的話,而是我活這麼久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碰到的講一切東西看起來都非常delightful的中年女性形象。當然啦,我也真的不知道怎麼回覆這段話,我相信她當時也不是故意讓我感到不適的,但是呢… 嗯。
後記
現在往回看很多東西也有了更多理解,但我還是只對錯別字和format進行了修改,因為確實是難得的初來乍到的視角的紀錄。我可能抽空會寫一寫我學到了什麼,但是想在這裡說明的是,我並不討厭這裡,只是當時感受到不同的東西太多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similarities比difference要多,我以為的不同事物很可能只是我不夠瞭解。It has been quite a journey for me,而我也希望你一路順利。
Best Regards, Anita